秦岭深处的黑河,是西安 1300 万市民的 “母亲河”。18 年来,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的 31 名工作人员,以青山为邻、绿水为伴,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筑起饮用水安全屏障。

图为工作人员在水库进行水质取样监测。
黑河水源地保护区面积达 1481 平方公里,监管难度极大。无论酷暑严寒,卫士们每周 4 次巡查雷打不动,年均人均巡查超 2 万公里。遇到滚石塌方,他们绕行崎岖山路;车辆无法抵达处,便肩背监测设备徒步攀爬。清运队队长庞凯红,每年在险山恶水中往返近 7 万公里,清运垃圾 900 余吨;陈河分站站长齐江学带领队员翻越 1200 米秦岭梁巡查,寒冬里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饭点只能啃馒头咸菜;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驻守 “孤岛” 多年,手电筒和木棍成了随身保命装备。
这群卫士不仅默默坚守,更创新守护模式。总站凝练 “做黑河人、勇于担当,铸黑河魂、无私奉献” 的团队文化,构建 “红色联盟” 机制,联动保护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建生态保护网。他们深入引汉济渭工程解决环境难题,疫情期间下沉村镇志愿服务 36 昼夜,还向群众和游客发放环保物资,普及护水理念。
科技赋能让守护更精准。黑河水源地早实现 24 小时水质监控,陈河段的视频语音播报系统可实时劝阻污染行为,无人监测船、应急预警平台等 “智慧大脑” 持续运转。通过最大化视频监控覆盖、常态化应急演练,人为污染隐患被降到最低。
十八载风雨兼程,换来了亮眼成绩单:黑河水质常年优于 Ⅱ 类标准,达标率 100%。这群 “孤独的守护者”,用青春与坚守,让西安市民每一口饮用水都饱含安心,也让秦岭深处的这汪碧水,成为滋养城市发展的生命源泉。
(注:文档内容来自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