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刘鸿志在无锡渤公岛参加生态设计节,望着如今清澈的太湖,思绪不禁飘回 2007 年那场可怕的蓝藻危机。

刘鸿志一直在和水“打交道”(IEEPA照片)
那时,她正挂职无锡副市长,5 月 29 日,太湖蓝藻疯狂暴发,致使无锡自来水严重污染,数百万市民陷入水荒,超市饮用水瞬间被抢购一空。
危急关头,刘鸿志心急如焚,不眠不休地联络各方专家。水利部迅速加大长江引水量,让承担无锡市 20% 居民供水的锡东水厂水质得以稳定。她又紧急请来清华专家张晓健,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处理水质,同时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经过 18 小时的全力奋战,6 月 1 日无锡终于恢复正常供水。
早在 2006 年刘鸿志初到无锡时,就察觉到当地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根深蒂固,企业家和部分公务员对环保工作抵触强烈。水危机后,她开启长期治理之路。针对排污企业,推行 “环保公开忏悔和承诺制度”,并关停并转迁 1.2 万家企业;为改变公务员态度,首创 “河长制”,让各级 “一把手” 对河道治理负责,百日内众多河流的水质改善了 1/3。此外,还推动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等。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根植在刘鸿志心中(IEEPA照片)
曾经,苏浙沪在太湖治理上各自为政、矛盾频发。但 2007 年的水危机,让三省一市意识到生态治理需打破行政壁垒、协同合作。如今,已形成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的治理格局。离开无锡多年的刘鸿志,始终关注着太湖治理。如今,太湖已连续 16 年 “安全度夏”,无锡也实现从传统工业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市民对健康生活愈发重视,当年她心中期盼的美好蓝图已然成为现实。

太湖风光 (新华社照片)
(注:文章内容来自上观新闻和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