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会员登录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关于加快开展无抗绿色养殖的建议

2024-07-17 15:09来源:

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我国也是其中之一,应该是世界上海水养殖最发达的国家,无论从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海水养殖是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养殖海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包括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港湾养殖等。养殖对象主要以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以及海参等经济动物。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水产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865.91万吨,其中海产品产量为3406.38万吨,淡水产品产量为3459.53万吨。福建省是第一海产品大省,产量达762.44万。2022年山东省是海水养殖最多的省,产量达到556.08万吨,其他海水养殖过百万吨的省份有福建省547.79万吨、广东省339.679万吨、辽宁省339.299万吨、广西165.65万吨和浙江省149.57万吨等。海水养殖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渔业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模式的创新,体现我国渔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同时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优质高蛋白水产品,为我国海水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质量也明显提升, 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出现不合理养殖方式、过度开发资源、滥用抗生素等,致使养殖产业盲目无序发展,日益污染海洋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这不仅对海产品安全和质量品质产生极大影响,阻碍了海产养殖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管理部门对海区规划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来促进养殖品的绿色发展,超负荷养殖导致海产疾病和死亡等现象频发,减缓了海产生物生长速度。为了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改善养殖环境条件,滥用多种抗生素问题,导致产品品质降低,给海区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危害,环境和健康风险大。

二是海水养殖导致水域环境恶化。由于养殖规模盲目扩大,以及养殖密度增加,投入的饵料和残饵促成养殖自身污染,造成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循环受阻或紊乱,再加上残饵中溶出的营养物,碎屑、鱼虾粪便,以及养殖排海水中大量的硫化物、NH3和悬浮物等,它们所含的营养物对水体和底泥产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导致养殖水域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海洋生物在摄食后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是由发生,增加了环境负荷量,加剧了水域环境的恶化。

三是养殖疾病频发导致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由于很多养殖地区密度增加、过度拥挤、养殖场间缺乏卫生屏障等因素,为细菌性疾病传播创造了条件,增大了养殖生物的易感性。为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疾病或促进养殖生物生长,广泛使用抗生素。在此模式下,未食用的饵料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导致水质恶化,再加上抗生素用药剂量和频率增加,养殖区及其比邻水域积累了大量的抗生素,最终被释放到周围的海洋水体或进入养殖区的沉积物,并继续扩散迁移,残留的抗生素约有65.8%存在于养殖区域,进而污染海洋环境。

四是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海洋污染长期积累。投加到养殖水体中的抗生素很难全部被养殖动物取食,部分会溶于养殖水体中并随之进入自然环境。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区水体中抗生素检测水平普遍为 ng/L~ μg/L 级别,磺胺噻唑、氯霉素、红霉素等禁用抗生素在养殖水体中被检出,说明养殖户目前或曾经存在违规使用抗生素现象。海水中的抗生素被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并沉降进入沉积物中,尽管抗生素在水体中易发生光解和水解,但抗生素的衰减过程得以减缓,且难以迁移,导致长期积累,我国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率和浓度普遍高于其他类抗生素。

五是新污染物在海产品中逐代富集造成人体健康威胁。养殖中人为投入抗生素会被水生动物摄入甚至富集,另外,回用饵料导致海产品体内的抗生素逐代富集,甚至可能导致抗性水平升高。底栖性鱼类常在沉积物附近活动,附着污染物的沉积物会促进污染物积累,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野生海洋动物中也检出了一定水平的抗生素残留物。抗生素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到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人食用携带抗生素的海产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会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还会影响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而威胁人体健康。

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逐渐加强了水产养殖用药的规范管理。虽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在海水养殖总量中占比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来与抗生素相关的抗生素抗性问题热度持续提高,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研究者和民众格外关注的热点。因此,掌握抗生素在海水养殖业中的使用动态并加以管理十分必要。因此,呼吁深入开展海水养殖中抗生素的相关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保护海区生态环境,来提升海水养殖产品质量,推动我国海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深入开展海水养殖中使用抗生素的研究。在海水养殖中抗生素治理工作框架机制中组建浅海养殖专家专项小组并成立专委会,加强抗生素污染浅海及其对环境生态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针对近岸海水养殖污染问题,制定法律法规,加大惩戒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区域规范养殖,保证区域空间环境容量,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提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要求,严控近岸海域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促进海产养殖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永续发展。

二是加大保护力度和新污染物防控力度。分析海区生态承载量,因地制宜,按照实际可容纳量进行科学养殖、规范养殖,促进养殖规模合理化。开展对养殖的主要模式与水质特征指标的研究,根据近岸海水养殖水域环境现状、受纳水体水质状况,制定相关有针对性的新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新污染物海洋环境保护,为海水养殖创造更加优良的海产生长环境,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海洋水产物的耐药性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设定基于抗生素耐药性的无效应环境浓度等,为未来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和有效监管把脉;确定海水养殖过程中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及使用模式,探究各类水产用抗生素在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在系统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水产用抗生素对不同养殖品种的合理MRL和休药期。

四是加强海洋水产养殖行业抗生素类物源分析、生态风险和健康影响评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集成模拟、智慧研判,开展疾病预防与干预、环境治理等的综合研究,积极推动生物体中抗生素类物的精确识别、多尺度表征、准确定量和动态示踪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出对近海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监管及建议。

五是寻找新型产品替代海水养殖业中的抗生素,应用氧化法处理淡水体系中的抗生素,如采用次氯酸灭菌消毒,为海水产物提供更加安全无害的生长环境,预防海水产物生长期间病害侵染,为人类提供优质海产品,确保身心健康。

作者:杨荣榛、刘鸿志、李社平、葛碧莲、孙莉颖、孙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