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会员登录

国家节能补贴265亿元《中国科学报》访谈

2012-06-14 00:00来源: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

节能补贴破解“叫好不叫座”困局?《中国科学报》记者 陈欢欢

需要加强措施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并将政府补贴的资金高效利用。此外,还要统筹考虑今后财税政策退出后行业自我循环发展的机制。

由于高效节能产品的成本投入和价格较高,不能完全靠企业和公众自觉自愿来推广,政府一直在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化手段相对较少。

政府的财税政策不能替代市场功能。推广节能产品除了需要利用政府财税扶持打开市场,促进标准升级,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加强创新、降低成本,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建议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考量体系,实施严格的产品能效评估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实施“领跑者”制度,以较高补贴标准对应高效节能产品,并加强政策实施的社会监督。财税政策可以在实施上与行业协会对接,形成全程化设计和追踪,保证节能效果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李军洋秘书长的主要观点建议

《中国科学报》 (2012-06-14 A7 能源周刊)

近日,“节能补贴”成为网络热门搜索词汇。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等5大类产品。随着实施细则的不断出台,此轮涉及面广泛的补贴政策不断受到更多关注。

业内人士普遍分析认为,该政策的出台旨在拉动消费,更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

实际上,过去几年中我国推出的各项补贴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节能产品“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对此,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秘书长李军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政策的出台正处于前期政策退出后行业面临下滑的节点上,要想改变上述局面还需要出台更严格的考评体系,并加强对市场化机制的引导。

产品结构调整将近

按照补贴额度10%初步计算,有人认为,此次节能推广政策将带动近3000亿元的节能家电消费。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拉动消费是基本原则,但就数量而言难以对整体经济产生根本性影响,在节能之外,主要的意义在于对行业的推动,尤其对正处于下滑阶段的家电业是较好的扶持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也认为,该政策是拉动消费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家庭用电方面也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李军洋则强调,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形势仍十分严峻,“本轮财税措施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传统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力正在快速减弱,在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刺激政策纷纷退出后,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措施非常有必要。

不过,由于此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三大政策的实施已经提前透支了一定消费力量,李军洋认为本次政策直接刺激消费的功效不会特别明显,但有利于企业借此推出自身节能产品,形成节能市场真正的发展动力。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能效水平要平均提高15%左右,这将给居民生活产品的升级换代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居民生活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中涉及市场范围最大、种类最多的领域。李军洋表示,本次补贴同以往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覆盖种类增加,将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

市场功能不能放弃

近几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政策合计每年平均补贴金额达到350亿元左右。但随着政策的退出,产品销售市场一路下滑,节能产品没有改变“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节能产品的补贴政策往往在宣传引导和刺激消费方面意义更大,但节能效应却并不显著。而此次在巨大的政府投资之下,能否获得相应的市场效果也同样值得期待。

对此,李军洋表示,需要加强措施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并将政府补贴的资金高效利用。此外,还要统筹考虑今后财税政策退出后行业自我循环发展的机制。

由于高效节能产品的成本投入和价格较高,不能完全靠企业和公众自觉自愿来推广,政府一直在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化手段相对较少。

林伯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发达国家虽然有一些星级认证等措施,但大体上也是依靠政府补贴来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未来,我国也将以这一方式为主。

李军洋则进一步提出,政府的财税政策不能替代市场功能。推广节能产品除了需要利用政府财税扶持打开市场,促进标准升级,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加强创新、降低成本,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措施方面,他建议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考量体系,实施严格的产品能效评估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实施“领跑者”制度,以较高补贴标准对应高效节能产品,并加强政策实施的社会监督。财税政策可以在实施上与行业协会对接,形成全程化设计和追踪,保证节能效果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生活节能潜力巨大

按照3人为一个家庭计算,全国有近4亿家庭,每个家庭每月节约1度电,全国一年就能节约48亿度电以上。而且,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的刚性需求还在持续增长,节能潜力也在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居民用电只在全社会用电中占14%,而美国的这一比例是40%。“居民用电在我国用电总量中增长最快,节能的空间很大。”林伯强说。

不过,由于价格较高,节能家电此前也曾遭遇“经济性不划算”的质疑。对此,林伯强认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器价格差不多,但电价却低很多,因此造成了“赚不回本”的说法。如果考虑电价上涨,节能产品的节能效果将更加明显。

李军洋也认为,除了要采取奖励措施,还要实施长期的惩罚性措施。如对居民采取阶梯电价制度;针对企业,在申报国家财政支持、各项政策性补贴、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并通过制订能源环境税收促进调整。

此外,李军洋还提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促进政府机构绿色采购,特别是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并建立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引入社会监督等办法。

“生活用能的节能潜力很大,但要注重政策的配套措施。”魏一鸣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节能家电产品具有一些区域特征,如一些产品在北方节能节电,在南方却不一定。在推广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区域特征,采取有差异性的政策。此外,节能产品的升级换代还应同废旧家电回收等政策相配合,保证其长期效果。

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6/259338.shtm?id=259338